导入数据...
三苏研究院举办学术讲座:女性本事与政治比兴——苏轼无题婉约词解读中的两种阐释路径
时间:2025-07-23 12:20:33   来源:三苏研究院   查看:30

三苏研究院举办学术讲座:女性本事与政治比兴——苏轼无题婉约词解读中的两种阐释路径

图片

2024年4月16日上午9:30

三苏研究院在四川师范大学嘤鸣园C栋102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以“女性本事与政治比兴——苏轼无题婉约词解读中的两种阐释路径”为题的学术讲座。

 

本次讲座由三苏研究院院长、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博士生导师周裕锴教授主讲,三苏研究院副院长刘开军教授主持。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王红霞教授、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魏华仙教授、刘双怡副教授、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邓永江博士、三苏研究院副院长阮怡副教授、《三苏学刊》(筹)主编刘刚编审、人文社科处负责人和近百名本科生、研究生聆听此次讲座。

讲座伊始,周裕锴教授介绍了苏轼词集中没有标题和小序的婉约词,指出这类词的意旨难以从文本本身直接窥见,因而引起后世诸多猜测和解读。他以《卜算子》为代表,归纳出宋人关于苏轼无题婉约词的两种阐释思路,即女性本事和政治比兴。

 

图片

关于女性本事

首先,关于女性本事。周教授讨论了宋人对《卜算子》的词旨探究,是为某女性而作,并列举出四个论据:李如篪《东园丛说》、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》、袁文《瓮牖闲评》和王楙《野客丛书》,以上四种笔记皆佐证《卜算子》与女性相关的“本事”。周裕锴教授分析了晚唐人孟棨《本事诗序目》的阐释思路:采集触动情感的“本事”而知诗人的“本意”,由诗人的“本意”而领悟作品的“本义”,认为《卜算子》是苏轼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”的表现。

 

关于政治寄托

其次,关于政治寄托。周教授指出宋人以“比兴”的方式,对《卜算子》进行解读,将其看成苏轼政治怀抱的寄托,但这显然是解释者的主观臆测,既无客观的事实依据,又无意象象喻传统的旁证,显示出解释的随意性。周裕锴教授讲道:“比兴”解读方式更早的来源是晚唐诗格,张商英《律诗格》论杜甫《上牛头寺》等,把杜甫的日常生活场景赋予政治性隐喻,全然不管诗人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。这种解诗法将比兴的“公共象征”或“惯用性象征”改变为“私设象征”或“创造性象征”,其理解和解释不再具有公认的合法性。

通过比较分析,周裕锴教授认为女性“本事”更具真实性,并以词的文本内容、作者的词学观以及宋代词论家的评论为例加以论证,认为以女性本事解读《卜算子》,远比政治比兴更具可信性和或然性,因为无论是从写作传统、文本互证还是词学语境来看,本事说都更具客观有效性。在此基础上,周教授细致分析了宋人关于苏轼其他婉约词的解读分歧,落脚于苏词解读中作者的形象塑造与词的雅化尊体等问题,富有启发性,这对苏词乃至宋词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。

 

讲座互动环节

 

在讲座互动环节,在场同学积极提问,周裕锴教授也一一解答,现场气氛热烈。许多同学表示,通过这场讲座,对苏轼的婉约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同时也对古典文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新的认识。最后,刘开军教授对本次讲座作总结,指出文学和史学研究的共通性,强调问题意识和方法论自觉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。

此次讲座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,还激发了大家对古典文学的热情和兴趣。据悉,三苏研究院将继续举办相关活动,加强学术交流,推动三苏文化传承与普及。

 

撰稿:邱雯萍

编辑:三苏研究院